美文示范
市民政局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培训
威斯尼斯ww22
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然而,作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重大慢病,慢阻肺病的社会认知却严重不足。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到3%,诊断率也仅有10%。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朱惠莉:慢阻肺病,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许多人称之为老咳嗽、老慢支或慢性支气管炎。它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有害有毒的颗粒或气雾威斯尼斯ww22,导致肺部的慢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是逐渐累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累积越来越多,因此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已超过27%。
周宏宇:慢阻肺病不是一个简单的慢性气道疾病,到晚期会合并多种疾病,这是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慢阻肺病的病人合并心血管事件、合并肿瘤的很多,这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如果是年轻人得了慢阻肺病更需要注意早期诊断,一旦达到三期四期,肺功能逆转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一旦疾病发生,我们一定要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30多岁的广东云浮小伙子为赶工作任务连续数天不休息,身体不适还以为患感冒,意识不清后送院才证实“中风”了;50多岁的阿叔为维持工厂运营也很拼,突发头痛后证实是静脉窦血栓这一特殊类型的卒中发病。接诊他们的神经科专家何池忠指出,很多人以为卒中是“老年病”,其实被公认“五高”的卒中很常见且“伤害值”高,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威斯尼斯ww22,从我做起,主动预防,避免卒中的发生,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何池忠介绍威斯尼斯ww22,俗称“中风”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约占80%,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后者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因此,正如群众所知威斯尼斯ww22,中风后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威斯尼斯ww22,严重者导致死亡。
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今年“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将主题确定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紧密贴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理念,倡导以体育运动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
2.多方面降低卒中风险。运动能有效燃烧脂肪,降低体重指数(BMI),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卒中风险。运动还能调节血脂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提升“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卒中风险。运动还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平稳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卒中风险。
威斯尼斯ww22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等热门领域,陆续创设了近200个特色鲜明的微专业,以突破核心专业边界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响应行业实际需求。“能学新知识、能长真本事”的微专业正值火热,有望在未来深度融入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中,成为主流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相比于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微专业将发挥锚定前沿需求、课程专精和个性化定制化培养等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彰显作为。
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契合各类人才发展需求。微专业虽被冠以“专业”之名,但较主修或辅修专业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培养方式上威斯尼斯ww22,微专业学制一般为半年到两年威斯尼斯ww22,设置5至10门融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核心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时间,高效且弹性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微专业坚持问题导向,主要结合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际社会需求设置重点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深度了解当下的科技前沿和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提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在主修专业之外,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新领域的窗口。
定制化服务产品供给,促进专业价值多维实现。微专业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契合了多样化主体的实际需求。在服务政府方面,通过打造科学研究与资政建议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在服务企业方面威斯尼斯ww22,微专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企业定制化技能培训提供了新模式。
焕新学科价值内涵,推动传统文化赓续相承。微专业通过传统学科现代化、新兴知识学科化,将历史与现代文化课程相结合,在实践中揭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增强学生的家国使命与文化责任感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北京大学的文明探源考古微专业项目立足考古实证等多个角度溯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北京林业大学的自然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涵盖了对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内容威斯尼斯ww22,增强了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此外,微专业在跨学科交叉背景下,既融入了中华文明底蕴,也蕴含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文化思想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打造现代科技场景下的新兴课程群,为文化影响力的拓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例如威斯尼斯ww22,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虚拟现实与数字文化生产、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等微专业中威斯尼斯ww22,学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和专题学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人才需求,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多元化合作平台搭建,助力国际交流拓展升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跨文化互动需要不断拓宽教育资源的融入性,微专业的设置为构建开放多元的互联共享平台提供了有益借鉴。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跨学科背景下联动国外高校或国际组织,围绕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等全球性议题,开展中外合作教学或定制化的“1+1”双学位项目,通过国际访学、跨国学术论坛、海外实习等设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微专业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引入多方参与的在线平台与课程资源,为各国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从而精准捕捉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形成跨文化的学术与实践共享网络,为推动现代知识技术在全球广泛传播开辟了有效路径。
作为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微专业通过更加灵活且富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在跨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中已经展现出突出的优势与价值。未来,伴随着新兴产业催生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需要继续探索需求导向下的教育形态拓展,不断与时俱进地集成政产学研用的多方力量和智慧,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与协同配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造性的卓越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形成引领教育变革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