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疫情观察】全国现有确诊病例超4000例(3月7日)
美文示范
运动生理学读书笔记:有氧与无氧运动
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生前立好遗嘱,对身后财产分配事宜提前做好安排。一些年事已高或病情危急的人,需要由他人代为书写遗嘱。一份有效的代书遗嘱到底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继承纠纷案,因案涉代书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被法院认定无效。 自书遗嘱被认定有效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张老太与老伴共育有两个儿子:李甲、李乙。张老太患病住院期间,在见证人和代书人的见证下,订立了一份代书遗嘱,遗嘱中载明张老太名下所有财产和房产归李甲的儿子李小甲所有。 李乙不服,称张老太订立遗嘱时病情严重,意识不清,已不具有订立遗嘱的意思能力。李乙向法院提交张老太生前订立的自书遗嘱四份,其中载明张老太的房产和财产全部归李乙所有,与其他人无关。 庭审中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见证人和代书人称,代书遗嘱的内容是他们通过询问张老太问题,张老太回答,随后将张老太的回答内容进行总结而来。由于当时病房内没有桌子,遗嘱的代书是在病房外间的茶几上完成,写完后向张老太宣读了,但并没有录下宣读的过程。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张老太订立的代书遗嘱是否具有效力。审查代书遗嘱效力,主要围绕以下三点:第一,遗嘱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第二,遗嘱人有无订立遗嘱的能力;第三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遗嘱的内容是否有效。首先,代书人负责对口述内容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必须全面、完整地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加入代书人自己或他人的意思;其次,代书人代书、见证人见证与遗嘱人口述遗嘱应当具备同步性,即上述过程应当基本发生在同一时空,代书人、见证人对遗嘱人的身份进行核实,如实记录遗嘱内容后交由遗嘱人阅看或对其宣读,并由代书人、遗嘱人和见证人签字。 本案中,根据医院相关记录和评估,订立代书遗嘱时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张老太确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情况。结合视频录像可知,订立遗嘱时系见证人询问,张老太回答,见证人也认可其根据张老太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并书写了遗嘱内容,因此该遗嘱内容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最后,李甲提交的视频录像并非完整连续的全部过程,代书人也称是在病房外完成代书,且视频中并未有向遗嘱人宣读遗嘱、张老太认可并予以签字的过程,故该代书遗嘱不符合当场制作、当场订立的要求。 综上,法院认定该份代书遗嘱无效。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对于李乙提交的自书遗嘱,李甲虽不认可真实性,但并未提交足以推翻上述遗嘱真实性的相关证据,故法院认定张老太订立的自书遗嘱中对其个人遗产处分部分均有效。最终,法院判决张老太的相关房产和财产由李乙继承。 李甲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要把握时空一致性原则 一审法官安然表示,代书遗嘱的法定生效要件,必须符合《民法典》第1135条规定,即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也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把握时空一致性原则是判断遗嘱有效性的关键点。代书遗嘱应当场制作、当场订立,见证人应在订立遗嘱的现场,自始至终地见证整个遗嘱的订立过程,包括遗嘱人的意思表达过程、遗嘱的书写过程、签字确认过程等,其标准应该是时间、空间的高度一致性。不具备时空一致性的代书遗嘱,不符合代书遗嘱关于“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的法定形式要件,代书遗嘱无效。 法官提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和精神,订立遗嘱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任何法定形式上的欠缺将导致遗嘱的无效。因此,遗嘱人若想要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必须注意满足遗嘱的实质及形式要件,避免出现遗嘱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文中人物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编辑 杨海 校对李立军
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
报告还显示,从经营情况看,受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意愿增加。近两成受访外资企业计划在华增资,环比上升2.07个百分点,其中受访欧洲企业增资意愿较强,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是受访外资企业增资的主要地区,占比为59.52%。扩大在华生产线或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受访外资企业增资的主要方式,占比为54.76%。
该报告是中国贸促会近期通过对400多家外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深入调研50余家外国商协会和外资企业基础上编制完成。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孙晓表示c7c7.cpp模拟器手机版,今年以来,全国贸促系统共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540多场,实地调研外资企业3300多家,中国贸促会“投资中国”平台累计发布投资新闻1312条、政策文件244份、研究报告44份、招商引资项目780个。10月23日至25日,贸促会举办外资企业重庆行,这是今年继海南行、内蒙古行、陕西行之后举办的第4场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从中感受到的是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和对在华投资的强烈信心。